【中心】保密法规定的12种严重违规行为
发布时间:
家秘密是关系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那么,保密法规定的12种严重违规行为有哪些呢?找法网编接下为您分析。
保密法第十条规定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绝密级家秘密是最重要的家秘密,泄露会使家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机密级家秘密是重要的家秘密,泄露会使家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秘密级家秘密是一般的家秘密,泄露会使家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
保密法第四十八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非法获取持有家秘密载体的;
2买卖转送或者私自销毁家秘密载体的;
3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家秘密载体的;
4邮寄托运家秘密载体出境,或者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携带传递家秘密载体出境的;
5非法复制记录存储家秘密的;
6在私人交往和通信涉及家秘密的;
7在互联网及其他公信息网络或者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传递家秘密的;
8将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信息网络的;
9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涉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及其他公信息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
10使用非涉密计算机非涉密存储设备存储处理家秘密信息的;
11擅自卸载修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程序管理程序的;
12将未经安全技术处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赠送出售丢弃或者改作其他用途的。
违反保密法应追究法律责任的12种严重违规行为解读
一12种严重违规行为之一非法获取持有家秘密载体
释义非法获取持有家秘密载体,主要包括不属于家秘密知悉范围内的人员,通过窃取骗取抢夺购买等非正当途径和手段,获取并留存涉密载体;知悉范围内的人员,未经批准留存涉密载体,经提醒催促拒不上交;知悉范围内的人员离岗离职后,未按有关规定及时清退涉密载体。
案例2008年,有关部门在技术检查发现,某重点军工单位一名技术专家的联网计算机遭到境外间谍情报机构的网络攻击,数十份家秘密资料被窃取。经查,当事人原是这家重点军工单位的技术专家,2005年退休时私自存留了部分涉密技术资料。2006年,他被原单位返聘后,又拷贝了一部分涉密技术资料。当事人将所有非法存留和拷贝的涉密技术资料保存在个人联网计算机,最终导致泄密。
警示非法获取持有家秘密载体的行为危害严重,究其根源,是部分机关单位涉密文件资料管理存在漏洞。其泄密渠道主要包括1在机构合并撤销过程,由于管理不善,出现涉密文件流失。2单位违规将涉密文件资料当废品出售,导致涉密文件流失。3人员离岗退休时,未按有关规定清退涉密文件资料,导致涉密文件流失。
二12种严重违规行为之二买卖转送或者私自销毁家秘密载体
释义家秘密载体属于家所有,应当按照家有关规定配发或装备,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自买卖转送。机关单位应当按照家有关保密规定和标准销毁家秘密载体,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自销毁。
案例一2006年,某部门工作人员白某违规在非涉密办公网络上存储处理涉密信息,该信息被临时借调人员柴某下载并转送给境外情报机构。这些信息有绝密级文件和内部工作文件。柴某的行为构成,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5年。白某受到行政记过处分。
案例二2008年,某部门在更新办公设备时,将一批旧计算机卖给旧货市场,导致计算机内存储的大量内部敏感信息失控。直接责任人张某受到行政警告处分,负有领导责任的李某受到通报批评。
警示在实际工作,买卖转送或者私自销毁家秘密载体导致泄密的常见情况有政机关涉密单位将涉密载体作为废品出售;政机关涉密单位将涉密载体赠送他人;政机关涉密单位重使用轻销毁,该销毁的不销毁,该集销毁的分散销毁,甚至有的由个人私自处理,无人监督,不登记审批,导致家秘密失控。
上述行为造成的危害主要有1给境内外敌对势力窃密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2极易造成家秘密在较大范围内泄露。3私自销毁达不到专业销毁标准,可能无法消除涉密载体特别是磁介质存储的涉密信息,导致家秘密泄露。
上一篇:【抖音案例】抖音交易 五角姐抖音 下一篇:【运营】温心抖音 万安县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