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这就是,上海大学博物馆!
发布时间:
上海大学博物馆外景
5月18日,2022年度上海市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颁奖仪式在上海主会场举行。上海大学博物馆申报的海上明月 轻裾随风江南望族与海派旗袍特展表现突出,获评精品云展。
海上明月 轻裾随风江南望族与海派旗袍特展展览现场
上海大学博物馆是家二级博物馆,也是民盟传统教育基地博物馆协会团体会员博协高校博物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上海市爱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上海市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博物馆现由海派文化博物馆上海方言文化展示体验馆展上海大学校史馆展钱伟长纪念馆展上海大学19221927校史室外展区溯园等四馆一园构成,总建筑面积8000方米,其展示面积5500方米,馆藏8181件,年均接待访客4万人次,出版学术专著展览图录论文集等10余种。
1拓宽藏品征集渠道,丰富馆藏文物资源
藏品是博物馆开展各项业活动的物质基础。2021年,博物馆藏品库房顺利完成整体搬迁,启动新库房保管环境提升工作。博物馆受赠自非洲美洲欧洲亚洲及大洋洲的珍稀野生动物标本67件,填补校博物馆藏品类别空白,完善藏品序列,其由8头狮子标本组成的狮群规模为全博物馆之最。
肯尼斯·贝林藏珍稀野生动物标本
同年,馆藏海派旗袍定级评审顺利完成,其8件旗袍获评家一级文物,填补博物馆珍贵文物藏品空白。
博物馆馆藏的8件家一级文物旗袍
2022年,博物馆藏品征集渠道更加丰富,新入藏藏品55件套。从海派名媛到非遗珍品,校博物馆的藏品体系更加丰富多元。
孙山像捐赠仪式
纪念建校百年主题特制薄胎工艺瓷器捐赠仪式
2加强文化遗价值阐释,打造系列优质展览
上大博物馆始终以保护研究与阐释文化遗为核心,以服教学为办馆宗旨,致力于打造优质精美富有特色的陈列展览,着重突出展览的专业性和教育性。
2021年以,博物馆举办了7场精彩纷呈的临时展览,其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和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等特展,形成古今对话外对话虚实对话的对话展览风格。
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特展展览现场
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
2022年重磅开展的大任于斯 伟业流长纪念上海大学建校100年成果展集展示了百年上大,薪火相传的奋斗历程,饱含着追求卓越,争创世界一流的斗志和决心。
大任于斯 伟业流长纪念上海大学建校100年成果展展览现场
2023年,灯影广宇长宙的生活与想象特展在上大博物馆拉开帷幕,栩栩如生的皮影蕴含着华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意义的求索。截至到目前统计,灯影特展线上线下参与观众超过10万人次,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与好评。
灯影广宇长宙的生活与想象
3提升教育服品质,打造多彩第二课堂
上大博物馆以陈列展览为基础,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精彩纷呈学术讲座,并依托高校优势与资源,招募自文理法力工计算机等15个学的一百余位学生志愿者为观众提供讲解服。2021年以,完成学生志愿者讲解培训41次。
志愿者讲解培训
此外,博物馆还举办了博物馆之夜和馆长导览活动,解读展览设计,提升观众体验。
民族复兴的百年旗帜历史研究征集海外珍稀文献展馆长导览活动
以临时展览为主题开展教育活动43次,丰富师生课余生活,加深对博物馆展览的认识和理解。
流光舞影 戏梦人生手工皮影美育
邀请专家学者开展学术讲座40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公众带知识盛宴,开阔视野,提升素养。
上海大学博物馆联合上海大学图书馆档案馆和南京艺术学际博物馆学等单位同打造GLAM公开课,借助云端课堂,努力打造学术精品,践行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目前,持续推出了107期专题讲座和2期特别节目,总吸引了6508.6万人次收看,成为云端公学术品牌。
GLAM公开课海报
4创新传播推广途径,塑造文化特色品牌
上大博物馆始终坚持引进与走出去紧密结合,加强馆际协作,展览辐射范围不局限于校内,而是努力对博物馆展览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传播,不断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博物馆以博物馆社区的形式在陆家嘴昌新村社区的星梦停车棚举办配套图片展,不仅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前往博物馆参观,从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贡献力量。
2021年际博物馆日,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特展助力城市微更新的实践得到家文物局领导的肯定
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昌社区图片展现场
2022年9月,由上海市文物局指导,上海大学博物馆承办的海阔·天空海派文艺的当代遐想主题展在浦机场博物馆正式向内外宾客开放,让更多人感受到海派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魅力。
海阔·天空海派文艺的当代遐想浦机场博物馆巡展
2023年3月,江西省博物馆以上海大学博物馆馆藏旗袍为主要展品举办了芳华江南望族海派旗袍特展,展示了江南文化含蓄典雅之美。
芳华江南望族海派旗袍特展展览
2023年3月,际博物馆协会高级官员及外专家学者到上大博物馆参观灯影广宇长宙的生活与想象特展,领略了民间艺术的魅力,对展览给予了充分肯定。
2023年5月,在上海玻璃博物馆举办的518际博物馆日上海主场馆展示馆藏旗袍,展示自高校博物馆的文物珍品。
际博物馆协会一行参观灯影广宇长宙的生活与想象特展
此外,2022年,博物馆数字化工作再上新的台阶。旗袍展方言馆百年成果展等全景漫游相继上线,让博物馆展览传播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旗袍展方言馆百年成果展全景漫游
5发挥高校博物馆优势,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上海大学博物馆在开放运营灵活运用高校优势,助力文博学科教学和人才培养,以展览策划为抓手,将博物馆打造成为教学实的课堂与课外实践基地。历次展览策展团队除博物馆馆员外,还吸纳了上海大学文博专业的学生参与其,学生人数占策展团队总人数50以上。专业实学生全程参与展览的策划与实施。从展览大纲的编写,到文物展品点交,再到展览的日常开放运营社教活动策划公宣传等环节,都能看到学生参与的身影。从2021年至2022年,上海大学博物馆策划并实施文物专业硕士实践课程,组织文博专硕生策划展览12项。除此之外,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的师生参与到博物馆文创的设计制作当,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则为博物馆宣传视频的拍摄制作提供了帮助。
6坚持学术兴馆,拓宽科研建设之路
从2008年立馆之初,上海大学博物馆就开启自身极具特色的学术建设之路,集开办讲座发表论文出版系列丛书和展览图录开展科研项目创办馆刊于一体,呈现全方位多层次的特点。馆刊博物馆·新科技创刊于2013年,是内唯一一种以博物馆新科技为主题的学术刊物。刊物关注博物馆新科技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通过采访约稿翻译等形式,选登内外学术论文和实践案例,为文博界提供最新理念和资讯。
馆刊博物馆·新科技
上大博物馆还通过出版各类刊物积极打造独具特色的学术品牌。基于本馆展出的常设展和特展,上大博物馆出版了各类系列丛书和图录,发表的学术论文质量不断提升,并于上海大学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发布和分享。
上海大学博物馆年展览图录及学术专著
7打造媒体宣传矩阵,提升博物馆社会影响力
上海大学博物馆的一系列探索与实践,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从陈列展览到宣传推广,从海报设计到社会服,博物馆获奖多多,收获满满。
上大博物馆位列2022年度高校博物馆第二
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特展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均获评上海市陈列展览精品奖,其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荣获第十九届2021年度全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优胜奖。全媒体报道1498条,媒体点击量逾280万次。
三年,校外官方媒体报道61次,包括新华网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日报上海电视台等。展览及讲座直播计1668.5万人次观看。博物馆微信台发布推文584篇,点击量计次,各媒体转载量3469次。
未,上海大学博物馆将继续依托高校优势与资源,充分发挥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的功能,全面开启建设与上海城市文化相契合上海大学发展目标定位相匹配的,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校博物馆新征程,为积极探索高校博物馆可持续发展道路贡献力量。
上海大学融媒体心
源博物馆
文字李信之
排版杨欣怡
责编吴沁